- A+
2013年國家啟動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至今已經走過六年的歷程,在這六年中有很多失敗的嘗試,也有很多有益的探索,最終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2014年國家正式發布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十種模式,這里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看看我國在鄉村建設中的有益探索和一些成就。
一、產業發展型模式
產業發展模式主要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進行的鄉村建設,這些地區的村落由于國家政策的歷史原因造成當地的產業基礎都比較好,村內的經濟比中西部地區都要發達很多,一般是以村落為基本單元引進產業從而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以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鏈的不斷延伸進而改變鄉村的基本面貌。比較典型的例子為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
二、生態保護型模式
生態保護型模式一般是在生態資源豐富且保護較好的地區進行展開,具體做法是對當地的水資源和森林資源等比較有優勢的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式的開發,打造以鄉村休閑旅游業從而以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銜接發展,將當地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比較典型的例子為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
三、文化傳承型模式
文化傳承模式主要在人文景觀眾多且傳統文化保護較好的地區進行,主要發展方向是對傳統文化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等進行開發和展示從而改變鄉村的原有面貌,同時也將傳統文化深入貫徹到村落的各個方面,將鄉村的整治和文化傳承相結合。最要以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最為典型典型。
四、漁業開發型模式
漁業發展模式主要是在沿海和水網地區的傳統漁區進行,是一種對原有的傳統產業優勢進行進一步的發揮,具體做法是引進與當地漁業發展關聯度大的高新技術和新興企業,形成漁業、漁業加工業、運輸業的共同發展,通過增加產業收入來鼓起村民的錢包從而繁榮鄉村經濟。發展比較典型的例子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馮馬三村。
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模式我們就先說這四種,更多的鄉村建設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行更深入的探究。雖然國家介紹了這幾種鄉村建設模式,但實際進行鄉村建設時,還是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及風俗風貌等實際的鄉村情況來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