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形金銀花的種植技術

  • A+
所屬分類:百科
廣告也精彩

樹型金銀花徒長枝少,大多裸芽也為短花枝,大水大肥也不徒長枝蔓。節間短,多數從第一節間開花,直立度與地面成45度角。生長快,50天可長到0.5厘米粗。采收省工,產量是傳統品種的2倍。樹型金銀花除表現出高產,優質等經濟性狀外,還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莖葉粗大,葉色濃綠,光合作用強,莖葉絨毛粗硬而長,尤其幼葉絨毛粗長,極抗忍冬圓尾蚜,葉片蠟質層厚 而多,根系發達,具有極強的抗旱、耐瘠薄能力,具有很強 的水土保持、防風固沙能力。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栽植金銀花,可利用荒坡、地邊、溝旁、房前屋后零星地塊種植,也可選擇好地種植。先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細作高畦或高壟栽植。

2、移栽

于早春萌發前或秋冬季休眠期進行。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00厘米、株距60厘米挖穴,每穴施入土雜肥5千克與底土拌勻。然后,每穴栽壯苗1株,填細土壓緊、踏實,澆透定根水。加強金銀花的田間管理,是豐產的主要環節。田間栽培管理一般包括合理安排群體結構、中耕除草、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等。前期密植、修剪整形及常規的中耕除草和施肥澆水等方面的有關內容,供生產者在田間管理時應用。

管理技術

1、合理密植

金銀花群體結構的合理化一般通過前期密植(每畝種植1111棵)、后期修整移栽,使群體內植株對光溫水氣肥的競爭調整到總體效益最大化,以提高群體的通風透光性和水肥利用率,實現植株群體結構和密度合理化。合理密植一般指的是前期的合理密植。

2、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或者春季覆膜管理(萌芽前,除草,打除草劑,覆膜),覆膜種植可減少中耕除草,提高地溫,增加產量。中耕除草,第1次在春季萌芽發出新葉時;第2次在6月;第3次在7~8月;第4次在秋末冬初進行。中耕除草后還應于植株根際培土,以利越冬。中耕時,在植株根際周圍宜淺,遠處可稍深,避免傷根,否則影響植株根系的生長。第3年以后,視雜草生長情況,可適當減少中耕除草次數。

3、追肥

每年早春萌發后和每次采花蕾后,都應進行1次追肥。春、夏季施用腐熟的人畜糞水或硫酸銨、尿素等氮肥(發酵雞糞與復合肥混合效果更好),于株旁開淺溝撤入,施后覆土蓋肥;冬季每墩施腐熟廄肥或堆肥5~10千克、硫酸銨100克、過磷酸鈣200克,在花墩周圍開環狀溝施入,施后用土蓋肥并進行培土,厚5厘米。

4、整形修剪

移栽成活后,每穴只栽1株,樹形四季金銀花可以自動長成傘房形直立小灌木。具體整形修剪的方法:栽后的1~2年內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壯的主干。當主干高度在30~40厘米時,剪去頂梢,促進側芽萌發成枝。第2年春季萌發后,在主干上部選留粗壯枝條4~5個,作為主枝,分兩層著生。

在冬季,從主枝上長出的一級分枝中保留5~6對芽,剪去上部。以后,再從一級分技上長出的二級分枝中,保留6~7對芽,剪去上部。再從二級分枝上長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狀形的嫩梢。如沒有這種嫩梢,則不要摘除。一般入春后在二級分枝中或原來的老花枝上萌發出的節密而短、葉細的幼枝均是花枝,應予保留。通過整形修剪,金銀花樹成為枝條疏朗、分布均勻、通風透光、主干粗壯直立的傘房形灌木狀花墩。

由于金銀花具有當年新生枝條能發育成花枝的特性,通過上述修剪措施,能促進多發新枝,多形成花蕾,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每年冬剪于霜降后至封凍前進行,還應剪除枯老枝、病蟲枝、細弱枝、交叉擾亂樹形的長枝等,使養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在每茬采花后,同樣進行夏季修剪。每次修剪后,都應追肥1次。冬季剪枝也可每枝條留3-4對芽。

5、排灌水

花期若遇干旱天氣或雨水過多時,均會造成大量落花、漚花、幼花破裂等現象。因此,要及時做好灌溉和排澇工作。

6、越冬管理

金銀花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自然越冬,但在吉林等寒冷地區種植金銀花就要注意保護老枝條越冬。老枝條若被凍死,次年重發新枝,開花少,產量低。具體方法是在地封凍前,將老枝平臥于地上,加蓋蒿草6~7厘米厚,草上再覆蓋泥土,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春天萌發前,去掉覆蓋物。

蟲害防治

1、金銀花蟲害。主要已蚜蟲為主,可用敵殺死殺滅。

2、病蟲害防治。白粉病(主要是南方地區)對金銀花葉片的危害較大,應修技整形,改善通風條件,另外,可用粉銹寧1500倍液進行葉片噴霧。其他病蟲害可用常規方法防治。

采收加工

四季樹形金銀花在移栽后當年開花。一般在5月上旬采摘第一茬花,每隔1個月采摘一次花,可開五茬,直到十月下旬。采收期必須在花蕾尚未開放之前,當花蕾由綠變白,上部膨大,下部為青色時,采摘的金銀花為“二白花”;花蕾完全變白色時采收的花稱“大白針”。采摘的花蕾要及時晾干或烘干,不要堆放發霉。一般畝產量150-200千克左右,以身干、無雜葉、花蕾色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

1、曬干

多選背風、向陽、日照長的平地或石板,在早晨把花薄撒一層,當天曬當天收,此法省工省時,但遇風天、陰雨天就會影響質量。

曬干多用筐曬法。用木棒制成長約1.7米、寬約0.7米、高5-7厘米的筐架,用高粱秸或席(高粱秸不去皮,席要翻用,利吸水)做底。每筐曬鮮花2.5-3千克。將筐南北向置通風向陽處,北部墊高,曬至八成干后,可倒入席上翻曬。夜間或遇雨可將筐羅放在院內,筐與筐之間放兩根橫木,上蓋席(或防雨具)。花蕾達八成干時,絕對不能翻動,否則變黑,質量下降。

2、烘干

要是在烘干房內進行,操作程序主要是:預烘(室溫30℃)→裝花(35℃,每2-3小時上、下層花筐對換)→加溫與通風(40℃時通風,5-10小時內,溫度保持45-50℃,通風每次5分鐘,10小時后,溫度升至55℃時即迅速干燥,共約18小時)→出炕(出炕前1小時減火,并通風,當溫度下到10℃以下,銀花八九成干時,將花筐端出晾干)。

烘干時,建立烘房一般采用兩間式,長6米、寬5米,房子的一頭修兩個爐口,房間內修回龍炕式火道,房頂留煙筒和天窗,在離地面0.3米處,每間房前后墻各留相對的一對通氣孔,房內兩側離墻20厘米處各設鋼筋或木頭烘架一個,架間留1.4米的通道,架長5.6米、寬1.6厘米、高2.6米,架分10層,層距20厘米,底層離火道40厘米,每層放金銀花筐子8個,筐間距10厘米,共上花筐160個。

上花前先預烘,去除室內潮氣和提高溫度,當室溫上升至35℃時即可裝花,鮮花厚度保持在3-4厘米,將筐子整齊地排放在烘干架上,關閉門窗,堵塞通氣孔,進行烘烤,每烘2-3小時,要將上面和下面的筐子倒換一次位置。裝好金銀花后,要立即增加火勢,當室溫提高到40℃左右時,鮮花開始排水,可打開天窗,排放水氣。5-10小時內,室溫應保持在45-50℃,打開氣孔,使水氣迅速排出。如溫度不夠,可將氣孔的一部分或全部堵塞,待室內潮氣大時再通風,每次只可5分鐘左右。10小時后,鮮花的水氣大部分排出,室溫達55℃,金銀花迅速干燥,一炕歷時18小時。出炕前l小時左右陸續減火,并一直通風透氣,溫度降至40℃以下,握之頂手、有響聲時,就可將花筐端出。

無論曬干或烘干,均應在l-2天后再烘(曬)一次,使其干透。也可以用無煙煤球爐子烘干方法目前山東產區,花農主要用筐曬法,只有產量大的采用烘干室烘干。藥材公司加工廠多用硫磺熏蒸法,現應禁止采用。

weinxin
←密封無憂公眾號
微信掃碼關注免費領取密封資料
密封圈
廣告也精彩

發表評論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