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百科
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用“級”來表示。震級的標度最初是美國地震學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的,規定以震中距100km處“標準地震儀”(或稱“安德生地震儀”、周期0.8s,放大倍數2800,阻尼系數0.8)所記錄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單振幅,以μm計)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后來發展為遠臺及非標準地震儀記錄經過換算也可用來確定震級。震級分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近震震級(ML)等不同類別,彼此之間也可以換算。
目前國際上一般采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模。里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并選擇距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里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于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于1000個5級地震。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于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9級。5級多地震表明地震的程度中,可在小區域內對設計、建造不佳或偷工減料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壞,但對設計、建造優良的建筑物則只會有少量的損害。估計全球每年發生800次。
今天小編對5級多地震是什么概念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大家都在看:

←密封無憂公眾號
微信掃碼關注免費領取密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