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牛角掛書是一個中性成語,出自《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其意思是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與挑燈夜讀、懸梁刺股、囊螢映雪等成語意思相近,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牛角掛書是什么意思吧!
牛角掛書的原文
密以薄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大業九年,玄感舉兵黎陽,遣人入關迎密。
牛角掛書的譯文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后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么,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于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后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閑之輩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擴展:李密簡介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瓦崗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
李密在瓦崗軍原領袖翟讓準備讓位給他時,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他不得已殺瓦崗軍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被隋軍屢敗。后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將盛彥師斬殺于熊耳山。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