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是什么樹?

  • A+
所屬分類:百科
廣告也精彩

菩提樹是桑科榕族榕屬的大喬木植物,別稱思維樹,傳說在20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圣之樹”,政府更是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菩提樹在中國也有深遠的影響。

菩提樹幼時附生于其他樹上,高達15~25米,胸徑30~5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或微具縱紋,冠幅廣展。小枝灰褐色,幼時被微柔毛。葉革質,三角狀卵形,表面深綠色,光亮,背面綠色,先端驟尖,頂部延伸為尾狀,基部寬截形至淺心形,全緣或為波狀,基生葉脈三出,側脈5~7對。葉柄纖細,有關節,與葉片等長或長于葉片。托葉小,卵形,先端急尖。

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徑1~1.5厘米,成熟時紅色,光滑。基生苞片3,卵圓形,總梗長約4~9毫米。雄花、癭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內壁,雄花少,生于近口部,無柄,花被2~3裂,內卷,雄蕊1枚,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3~4裂,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短,柱頭膨大,2裂。雌花無柄,花被片4,寬披針形,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菩提樹喜光、喜高溫高濕,25℃時生長迅速,越冬時氣溫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凍,抗污染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好,幼林在熱帶地區(水分充足的地區)生長迅速。我國廣東、廣西、云南多為栽培,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也多屬栽培,但喜馬拉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菩提樹對二氧化硫、氯氣抗性中等,對氫氟酸抗性強,宜作污染區的綠化樹種,是優良的觀賞樹種,宜作庭院行道的綠化樹種,枝干上流出的乳狀液汁可提出硬性橡膠,枝葉可作象、牛等牲畜的飼料,木材心、邊材區別不明顯,適宜做砧板、包裝箱板和纖維板原料。而且,菩提樹是治療哮喘、糖尿病、腹瀉、癲癇、胃部疾病等的傳統中醫藥,另外對抗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炎性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寄生蟲感染等都有顯著效果。

在印度,每個佛教寺廟都要求至少種植一棵菩提樹,而且非常講究菩提樹的“血脈”,并以當年佛祖頓悟時的圣菩提樹直系后代為尊。按照印度教的說法,菩提樹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的一種化身,因此具有特別重要的宗教色彩。印度教還認為菩提樹是神仙們居住的地方,毗濕奴和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在每月初一的那個黑夜就居住在菩提樹上。毗濕奴住在樹根,拉克希米住在樹干,納拉揚住在樹枝,哈里王住在樹葉,而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樹的果實里。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菩提樹在中國也有深遠的影響。唐朝初年,僧人神秀與其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看后回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名聲大振。

大家都在看:

weinxin
←密封無憂公眾號
微信掃碼關注免費領取密封資料
密封圈
廣告也精彩

發表評論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