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拆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3座小水電站

  • A+
所屬分類:新聞
廣告也精彩

潺潺流水,不再分一部分流向小水電站發電,而是全部流向原有河道。原有河道水量多了、河變美了,線花魚、馬口魚、粑巖魚等野生魚類歡快暢游,“活化石”大鯢也活躍起來。6月4日至30日,鶴峰縣不惜1200萬元“買單”,拆除木林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3座小水電站,還水于河,還水于魚,還山谷以寧靜。

鶴峰縣境內木林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流域,被譽為我國第四紀冰川運動孑遺植物的“避難所”,擁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鐘萼木、珙桐等野生植物30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金錢豹、華南虎等野生動物55種。保護區核心區有2000余公頃原始森林。

此次被拆除的紅巖河、黑灣、貫頭咀3座小水電站,均為2003年至2007年依據當時的政策建成的民營小水電站。當時,木林子還不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座小電站對發展山區經濟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對生態環境的負面作用卻越來越明顯。3座小電站分別從隸屬長江流域的紅巖河、黑灣河、陳家河引一部分水發電,使河流水流量減少,影響野生魚類生存環境。

“以前河里經常能看到成群的各類野生魚,娃娃魚也不少。自從建了水電站后,這些都變少了。”紅巖河邊村民說。

“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今年3月1日起施行后,鶴峰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貫徹該法,決心以更大力度落實中央和省里關于生態環保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決定拆除這3座小水電站。

經第三方評估,拆除這3座小水電站須拿出12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補償業主及拆除施工等。對一個整體脫貧“摘帽”不久、財政收入并不寬裕的山區縣來說,1200萬元不是小數目。縣委常委會認為:“生態無價,要舍得投入資金為生態修復‘買單’。”

“拆除水電站應盡量靜悄悄施工,嚴禁爆破,防止對野生動物造成驚擾和對生態造成二次破壞。”該縣紀委監委圍繞該縣拆除3座小水電站的決策全程監督,確保拆除工作按“一站一策”方案有序推進。6月29日,拆除的近300噸電站機器設備已全部運離自然保護區。6月30日,電站拆除工作完成驗收。

“水電站拆了,有點舍不得。但水電站變成綠水青山,就是最好的安排。”在黑灣水電站工作了18年的工人孔祥雨說,拿到個人安置補償款后,他準備種植中草藥、魔芋,有信心從工人轉型為經濟林專業戶。

weinxin
←密封無憂公眾號
微信掃碼關注免費領取密封資料
密封圈
廣告也精彩

發表評論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