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百科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完整的巖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塊彼此鑲嵌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塊,它們是南極板塊、歐亞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和非洲板塊。這些板塊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幾厘米到十幾厘米的速度漂移運動,相互擠壓和碰撞。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很多地方在發生地震前,往往會有一些小地震,這個就是人類用來預警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表明,這個地方的地殼十分不穩定,處于活躍狀態,如果一個地方在某個時間段內頻繁發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前震可以發生在主震前幾分鐘、幾天甚至數年。2002年蘇門答臘地震被認為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前震,兩者之間時間相隔超過2年。
但是,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的時候,一個地方發生了小地震,卻不會發生大地震。因為地震發生還要有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夠的能量。一個地方發生多次小地震,很有可能會把地殼內部積蓄的能量給釋放出來。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就不會發生地震了,即使有地震,也只是小地震。
今天小編對頻繁小地震有什么征兆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大家都在看:

←密封無憂公眾號
微信掃碼關注免費領取密封資料